【DSE】今年4狀元歷來最少 評論:移民潮致學校精英流失

周三(19日),香港中學文憑試(DSE)放榜,今年僅有4名狀元,創歷來最低紀錄。若計算與舊制會考一起計算的話,狀元人數更是最低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。考評局表示這與移民潮無關,並指出整體考試成績有進步。然而,前考評局經理認為考生表現沒有變化,但整體學制人數確實減少,因此當局不能否認與移民潮和退學潮有關。

今年DSE有4名狀元,其中2人已獲海外頂尖大學取錄。香港社會關注著新一代是否能夠填補人才缺口,其中一個焦點就在於公開試的狀元身上。今年DSE考獲7科滿分的狀元分別來自3所傳統名校,包括皇仁書院、德望學校、聖保羅男女中學。其中3人在數學延伸部分也獲得滿分,成為「超級狀元」。然而,今年的狀元人數比去年減少一半,也是最少的。如果加上程度相若的舊制會考,狀元人數更創下自1997年以來的新低。

對於這個情況,考評局公開考試總監麥勁生表示,應該擴大觀察今年整體學生成績的進步,並多次強調「取得高分人數是沒有減少」。他認為不應該只關注幾位狀元,而是應該觀察更多因素,例如移民潮是否在持續影響學生表現。

不僅是DSE,今年的國際文憑課程(IBDP)的「港產狀元」也大幅減少,只有23人,比去年減少了75%。學校方面,去年英基學校協會下屬的7所中學共有43名狀元,今年只有8人,跌幅達80%。

前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表示,香港狀元人數的減少與移民潮和學生離港升學有關。他指出,雖然考生的能力沒有變化,但近年來有很多學生離開香港,這導致DSE參與人數減少,成績優秀的人減少是正常的。不僅如此,在過去兩年裡,一些傳統名校和直資學校要在不同地方招生,這是以往不會發生的情況。隨著社會運動和《港區國安法》的實施,學生來源出現了問題,這在各方面都有所反映,包括公開試。

楊穎宇還指出,近年來香港面臨少子化和嚴重的移民潮,學生、教師甚至學校都在流失,教育規模正在收縮。隨著香港社會變化,與內地和海外的競爭力削弱,對於是否能吸引新一代人才留港,他深感疑問。

對於如何吸引學生留港升學,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,香港擁有眾多高質素的學科和選擇,相信考生都願意留港升學,同時也鼓勵考生多去見識。

根據教育局公布的數據,香港中小學生和教師的流失情況持續擴大。本學年流失合共超過2.7萬名學生,流失率為3.99%,是近3年來的最高水平。中學生流失1.5萬人,年流失率為4.56%,其中中五和中六更是重災區,分別流失率為7.53%和6.65%。對於教師方面,臨時數字達到6,550人,年增24.3%。其中,中學教師占了三成以上,預計下一個學年仍有5,730人流失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學年官津中小學教師中有3,540人選擇中途棄教鞭,流失率達8%,是近5年來的高峰,比兩年前增加了1.5倍。

補化學,
補chem
化學補習
補chemistry

補生物
補bio
生物補習
補biology

補物理
補phy
物理補習
補physics

補中文
中文補習
補英文
英文補習
補數學
數學補習
補Econ
Econ補習
補bafs
bafs補習
暑期班
試堂優惠
豎琴課程
豎琴班
學豎琴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